生活与美。

中国传统文化中的“三纲六纪”

为啥说中国人古代有发达的伦理实践政治?又为什么走向衰落?为什么中国人更重视天理、人情与伦理?
 就当成一次机会,重新与中国传统文化面对面。
 建议大家保存,并不是不好搜索,而是怕时间长了,忘记关键词。

1927年的《王观堂先生挽词•序》中,陈寅恪就高度概括地说:“吾中国文化之定义,具于白虎通三纲六纪之说,其意义为抽象理想最高之境,犹希腊柏拉图所谓Idea者。若以君臣之纲言之,君为李煜亦期之以刘秀;以朋友之纪言之,友为郦寄亦待之以鲍叔。”

陈寅恪《冯友兰〈中国哲学史下册审查报告〉》中,即已明确指出:“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之最深最巨者,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。”四十年代,他又在《隋唐制度渊源略稿》中说:“司马氏以东汉末年之儒学大族创建晋室,统制中国,其所制定之刑律尤为儒家化,既为南朝历代所因袭,北魏政律,复采用之,辗转嬗蜕,经由齐隋,以至于唐,实为华夏刑统不二之正统。”一语道破中国两千年儒法合流之思想正统。

《白虎通--卷七•4•○》之:

三纲六纪

三纲者何谓也?谓君臣、父子、夫妇也。
 六纪者,谓诸父、兄弟、族人、诸舅、师长、朋友也。
 故君为臣纲,夫为妻纲。又曰:「敬诸父兄,六纪道行,诸舅有义,族人有序,昆弟有亲,师长有尊,朋友有旧。」

何谓纲纪?纲者,张也;纪者,理也。大者为纲,小者为纪,所以张理上下,整齐人道也。人皆怀五常之性,有亲爱之心,是以纲纪为化,若罗纲之有纪纲而万目张也。
 《诗》云:「□□我王,纲纪四方。」君臣,父子,夫妇,六人也,所以称三纲何?一阴一阳谓之道。阳得阴而成,阴得阳而序,刚柔相配,故六人为三纲。三纲法天、地、人,六纪法六合。君臣法天,取象日月屈信归功天也。父子法地,取象五行转相生也。夫妇法人,取像人合阴阳有施化端也。

六纪者为三纲之纪者也。师长君臣之纪也,以其皆成己也;诸父兄弟父子之纪也,以其有亲恩连也;诸舅朋友夫妇之纪也,以其皆有同志为纪助也。君臣者,何谓也?君,群也,下之所归心;臣者,丝□坚也,属志自坚固。《春秋传》曰:「君处此,臣请归也。」父子者,何谓也?父者,矩也,以法度教子;子者,孳孳无已也。故《孝经》曰:「父有争子,则身不陷于不义。」夫妇者,何谓也?夫者,扶也,以道扶接也;妇者,服也,以礼屈服。《昏礼》曰:「夫亲脱妇之缨。」《传》曰:「夫妇判合也。」朋友者,何谓也?朋者,党也;友者,有也。《礼记》曰:「同门曰朋,同志曰友。」朋友之交,近则谤其言,远则不相讪。一人有善,其心好之;一人有恶,其心痛之。货则通而不计,共忧患而相救。生不属,死不托。故《论语》曰:「子路云:」愿车马衣轻裘,与朋友共敝之。『「又曰:」朋友无所归,生于我乎,死于我乎殡。「朋友之道,亲存不得行者二:不得许友以其身,不得专通财之恩。友饥则白之于父兄,父兄许之,乃称父兄与之,不听则止。故曰:友饥为之减餐,大寒为之不重裘。故《论语》曰:」有父兄在,如之何其闻斯行之也!「男称兄弟,女称姊妹何?男女异姓,故别其称也。何以言之?《礼亲属记》曰:「男子先生称兄,后生称弟;女子先生为姊,后生为妹。」父之昆弟不俱谓之世叔,父之女昆弟俱谓之姑,何也?以为诸父曰内,亲也,故别称之也;姑当外适人,疏,故总言之也。至姊妹亦当外适人,所以别诸姊妹何?以为事诸姑礼等,可以外出又同,故称略也;至姊妹虽欲有略之,姊尊妹卑,其礼异也。《诗》云:「问我诸姑,遂及伯姊。」谓之舅姑者何?舅者,旧也;姑者,故也。旧、故之者,老人之称也。谓之姊妹何?姊者,咨也;妹者,末也。谓之兄弟何?兄者,况也;况父法也;弟者,悌也,心顺行笃也。称夫之父母谓之舅姑何?尊如父而非父者,舅也;亲如母而非母者,姑也。故称夫之父母为舅姑也。  

《季羡林说和谐人生》:我的老师陈寅恪教授曾经说过《白虎通》当中的三纲六纪是中国文化的精华。什么叫三纲呢?就是君臣、父子、夫妇。他讲的当然是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。这里边有糟粕,如夫妻应该是平等的,怎么男人成了女人的纲了呢?这个我们先不讲它。六纪,一是诸父,就是父亲的兄弟姊妹;二是兄弟;三是族人;四是诸舅,就是母亲家的人;五是师长;六是朋友。他说,这三纲六纪是中国文化的中心,我看他的话很有道理。因为人类自有社会以来,必然要有一种规则来维系,不然的话社会就会乱七八糟。现在马路上为什么要有交通警?为什么要有红绿灯?这就是一种规则,一种规章制度,要求大家都来遵守,这样社会生活才能进行。要是没有这些规则,社会生活就不能进行。《白虎通》的三纲六纪,把当时社会所有的人际关系都规定了。

中国近代第一位“儒学名臣”曾国藩在他家书里的话再作进一步的说明。他说:“罗婿性情可虑,然此亦无可如何之事。尔当谆嘱三妹,柔顺恭谨,不可有片语违忤三纲之道。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,是地维之所赖以立,天柱之所赖以尊。故传曰:君,天也;父,天也;夫,天也。‘仪礼记曰:君,至尊也;父,至尊也;夫,至尊也。君虽不仁,臣不可以不忠;父虽不慈,子不可以不孝;夫虽不贤,妻不可以不顺。’”“尔当谆劝诸妹以能耐劳忍气为要。吾服官多年,亦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功夫。”(曾文正公全集•家训卷下,同治二年正月二十四时)

三纲、五常这两个词,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《春秋繁露》一书。三纲是“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”“君臣、父子、夫妇之义,皆取诸阴阳之道。君为阳,臣为阴;父为阳,子为阴;夫为阳,妻为阴。“五常”即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,是用以调整、规范君臣、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,三纲五常为董仲舒提倡之后,成为我国古代维护历代封建皇朝统治的工具。五常对应五行,西汉董仲舒利用阴阳五行学说来体现天的意志,用阴阳的流转,与四时相配合,推论出东南西北中的方位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关系。而且突出土居中央,为五行之主的地位,认为五行是天道的表现,并进而把这种阳尊阴卑的理论用于社会,从此而推论出“三纲五常”的道德哲学。

至于将天理和人情,对应起来的说法,当然要参考王阳明以及后来的新儒家了。

评论

© 瓊子 | Powered by LOFTER